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oogl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oogle. Show all posts

20190407

Two Largest Companies and Their Core Values

As we are thinking about our own core values right now, we are wondering how others did it. That is, what are the values that define some businesses and brands we have well known. Let’s take a look at some of the best company core values examples from two of the biggest brands and see what we can learn.

Google

  • 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 else will follow.
  • It’s best to do one thing really, really well.
  • Fast is better than slow.
  • Democracy on the web works.
  • You don’t need to be at your desk to need an answer.
  • 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 There’s always more information out there.
  •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crosses all borders.
  • You can be serious without a suit.
  • Great just isn’t good enough.

As a technology company, Google’s priorities are a bit different. Their values also reflect the industry (and the company itself) in their tone, which is a bit less formal and more philosophical in nature. On Google's philosophy page, they don't just list their core values -- they also provide examples. For instance, consider their value, “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would work just as well as the title of a TED Talk as it does a core value for a business. While many companies likely are boasting about integrity, Google makes its efforts to avoid "evil" business, including -- "We don’t allow ads to be displayed on our results pages unless they are relevant where they are shown … We don’t accept pop–up advertising, which interferes with your ability to see the content you’ve requested ... [and] Advertising on Google is always clearly identified as a 'Sponsored Link,' so it does not compromise the integrity of our search results."

Ultimately, a core value doesn't have much power if your company can't list intentional, calculated decisions it's made to put values ahead of profit.

Coca Cola

  • Leadership: The courage to shape a better future.
  • Collaboration: Leverage collective genius.
  • Integrity: Be real.
  • Accountability: If it is to be, it's up to me.
  • Passion: Committed in heart and mind.
  • Diversity: As inclusive as our brands.
  • Quality: What we do, we do well.

Coca Cola demonstrates its diversity core value with its public Global Diversity Mission page, which lists the company's diversity-related efforts.

Additionally, Coca Cola's Global Diversity Mission page exemplifies their commitment to accountability, as well -- they've publicly included pie charts with statistics regarding their global employee gender and race ratios. By acknowledging both their efforts and their shortcomings, Coca Cola is able to show their desire to live with their values, while taking responsibility to minimise the distance of their ideals and reality.

What We Can Learn

One thing your business certainly should not do is to just lift a more established business’ core values and take them for your own. Of course you might share some values with other companies, but you need to spend time thinking very seriously about who your brand and business is and what you truly stand for. You can’t simply use someone else’s work to stand in for your own.

20080903

Google Chrome Beta版试用手记

  首先,我用的是在这里下载的简体中文的谷歌浏览器

目前Chrome还是beta版,但愿正式版发布的时候她能成为一款近乎完美的浏览器!

其实目前的chrome有很多优点,基础已经打得相当好了,详情可以看看她的漫画册,我在这里就不说了。因为这不是一篇chrome的广告,呵呵。

发现的Bug:

密码安全
  • 在[选项 - 中级用户选项 - 密码 - 显示已保存密码]中,可以显示已保存的密码,如果我的浏览器被其他用户操作,那么我的密码就不安全了。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让chrome记录我的密码,换句话说这个方便的功能被废掉了。

插件装载
  • 访问youtube的时候,由于“您好,您可能已關閉 JavaScript 或者 Adobe Flash Player 的版本過舊。”无法播放视频。更新:0.2.149.29版后此问题解决。

和maxthon的差距:

maxthon是我目前最常用的浏览器,我认为这是我用过的最方便的浏览器,很多功能相当人性化。我很希望chrome具备一些maxthon的优点,所以来比较一下吧。

收藏/书签的存放和管理
  • maxthon将收藏夹存放在自己的服务器,支持用户异地同步。
  • chrome目前没有此功能。
  • maxthon可以“管理收藏”。
  • chrome目前没有此功能。

鼠标操作
  • maxthon的鼠标操作大大提高了人性化,比如鼠标手势、超级拖拽,双击打开/关闭标签页等等……
  • chrome没有鼠标手势,好在这个我不常用。chrome可以拖拽链接到标签行,自动用一个新标签或用目标标签打开链接;拖拽关键词到地址栏,即可搜索之。打开/关闭标签,目前只有键盘快捷方式:Ctrl+T/Ctrl+W。

浏览记录
  • maxthon工具栏上的“浏览记录”按钮和“撤销”按钮是相当实用的,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之前访问的页面。
  • chrome的“浏览记录”功能通过按住或者右击“前进”和“后退”按钮实现,节省了一个按钮位置,不过蛮隐蔽的哈。在新标签页上有个“最近关闭的标签页”栏目,但数量太少。
优点:

搜索引擎
  • 自动发现站点的搜索引擎,并加入到被选列表中。用户可以轻松指定某一个为默认搜索引擎。
  • 更为强大的是,可以为搜索引擎指定关键字。比如我给中文维基百科的关键字设为wiki,在地址栏中输入“wiki 火星”,就可以直接进入维基百科的“火星”条目,如果没有,则在维基中搜索这个关键词。
  • 默认搜索引擎和你指定关键词的搜索引擎会出现在新标签右上角的搜索模块内。

20080801

What is Blogs I'm Following ?

今天打开Google Reader的时候,发现自动多出来一个叫做"Blogs I'm Following"的目录。并有如下提示:
The blogs you follow in Blogger have been added as subscriptions in Google Reader. You can manage the blogs you follow using the Blogger dashboard. Learn more

可惜这两个链接我都打不开。这究竟是个什么功能呢?拭目以待……

20080731

社交网站当数Facebook

  看到Facebook Now More Popular Than Sex一文[1],想到中国SNS的发展,想说两句。

  同样是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ystem),现在在中国可谓遍地开花,比如校内、海内、开心、一起……作为商业网站他们都是各自为战在中国市场抢一杯羹倒也无可厚非。但我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原创亮点,只不过是重复SNS的一贯模式,更有甚者连页面布局、颜色、图标都要抄袭他人。

  这些Web2.0的网站的核心思想应该是用户至上。但对于中文用户来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这些SNS网站,让我们困惑于落户谁家的问题。今天我的朋友甲落户A网站,我就去A网站注册下;明天乙又把我招呼到了B网站;后儿个我又被邀请到了C网站。这些网站都一个样子,我这么瞎折腾累不累呢?不就是为了社交么,那大家都在一个地方不好么?

  当然了,也不是就非要在一个网站注册,现在不是有了OpenSocial么。其实这个就像大家住在不同的城市但仍然可以通过通讯黄页查到他的电话、地址,恐怕网络空间的差异让你不会感到天涯若比邻。

  所以我觉得不如就战略性的找一个地方扎根算了,就好像在校友录网站乱战的时代我们选择了Chinaren一样。不同的是,校友录时代很多人甚至还不会上网,是被人拉来了;现在大家都会上网了,于是互相拉来拉去。早晚要奔流入海,何必呢……

  放弃什么校内海内开心网吧,名字起得再牛也没用。社交网络,我推荐Facebook。这名字多朴素,呃,也有音译为非死不可的……别说中国了,全世界都在复制Facebook的设计,但我相信他们跟不上趟儿。

  说回来我觉得把FaceBook和sex比较倒是蛮有意思。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说“食色性也”,都是说人生的两个基本问题。可惜中国人按照这个思路活了几千年,漠视了人们还需要社会交往(这一点甚至可以另起话题了)。现在网络恐怕要把先贤的观点补充一下:饮食男女,非死不可,人之大欲存焉。可不是说大家都想死啊,不过逃避不了到是真的,呵呵。

  要是你真对SNS感兴趣,应该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你已经加入FaceBook了,请把我的意思转告更多的人吧;如果还没有,我可以给你发一份邀请。

  补充:如果你已经理解我的“大一统”思想,就应该注意到Google在现在互联网中的地位。我们称之为 Google Operating System (谷歌操作系统)恐怕并不过分。说不定过几天你发现Facebook也可以不用了,因为我们有Google!所以我早就开始动手,把EmailBlog等等等等都归入Google旗下。

  如果你相信我的战略眼光,敬请期待:《我的Google生活》。

参考:
[1] Google用户说:Facebook比Sex更好.月光博客
[2] Facebook入门.Hermitage

20080730

Google Image Labeler

  昨天在使用Google Webmaster Tools的时候,在“工具”项目中看到从前没有留意的“增强型图片搜索”。如果开启这项功能,Google 会使用 Google Image Labeler 等工具将我网站中所包含的图片与标签(Label)相关联,以优化这些图片的索引并提高搜索质量。听起来很棒,我当然要加入!不过,Google Image Labeler是什么?

  原来,Google Image Labeler是Google Lab的一个小工具,她可以为图片作标签以便搜索。在2006年就推出了,无需注册、登陆就可以参加,不过你仍然可以有自己的绰号。

她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

  首先随即为你安排一位搭档,你们在两分钟的合作时间内——
  • 观察同一幅图片。
  • 写下尽可能多的、描写这幅图的标签。
  • 当你和搭档提供的标签相同,你们会得到一定的分数,越具体分数越多。
  • 得分后换下一幅图,直到时间结束。
  时间结束后,你可以浏览刚才所有的图片,包括他们的出处,还可以看到你的搭档对这些图片的描述。

技巧
  • 如果你实在写不出来更多的标签了,可以点"pass"按钮来放弃这幅图片。当你的搭档也点了"pass",直接进入下一幅图片。虽然不会获得分数,但是节省了时间。
  • 越具体的标签得分越高!比如下图中,各种标签对应分数不同:sky (50 points), bird (60 points), soaring (120 points),  frigate bird (150 points)。

  这就像一个小游戏,随机的队友,随机的图片,短暂的时间限制,当然还有得分!你必须更快更准,迅速找到关键词,精确的描述,当然还有准确的输入……

  这也好像是个看图说话的课程,就像我们小时候学习母语的一个阶段。很棒的是,在游戏结束后,你可以看到你的队友提出的关键词,这是很值得参考的,双方可以互相学习。

我的建议
  1. 可以使用近义词。比如你在图片中看到一个女性形象,尽管Off-limits(不得分的标签)包含了Girl,你也可以猜Lady、Woman等。不过一般得分不高。
  2. 注意词性变化。我发现当我输入动词的时候,我的队友可能正在输入同意的名词,结果由于我的错误导致无法匹配。比如与其输入watch TV,不如选择watching TV,fly与flying的区别则更典型。
  3. 越精确越好。一旦出现匹配,就换图了,而且越精确得分越高,所以优先输入更精确的关键词。比如当你看到一幅变形金刚擎天柱的卡通画,你要训练自己首先想到并输入的是Optimus Prime,其次是Autobots,其次是Transformers,其次是Cartoon,最后才是picture、image啊什么的。
Good Luck & Have Fun!

20080724

Knol全面开放

  Knol已经全面开放了!

  Google说,网上有无数的信息,但是我们最需要知道的并非都在网上。Knol就是一个让大家分享知识的地方。

  Knol的关键原则是以作者为中心。每一篇Knol文都有一个作者(或者是一个作者群体)。这篇Knol文就是他们的Knol,他们的声音,他们的主张。Google希望对每一个主题都可能出现不同的Knol文,代表不同的声音,Google觉得这样很赞!

  好像觉得Knol有点像Wikipedia?首先与wiki不同的是,并非每个主题只有一片文章,就像上面说的。而且Knol的合作方式也与Wiki不同,并非谁都可以修改文章内容。例如在“适度合作(Moderated Collaboration)”模式下,读者提交的修改建议需要通过主题作者的整理才能面对公众。这样做的目的是,作者既能够得到建议,也能够自己控制内容。当然每位参与主题修改的人都将署名。

已知的合作方式有三种:
  • 开放式合作: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修改你的Knol文。
  • 适度和作:读者提交修改建议,作者审批后发布。
  • 封闭式合作:只有作者们可以修改。

  默认情况下,Knol采用“创作共用署名许可证”,当然作者也可以自己设定许可证。
  Knol有很多互动元素,比如评论、打分。甚至作者可以通过在自己的Knol文中加入AdSense广告来获得收益。这认为这是鼓励共享的一个很棒的举措。

  尽管Google的很多服务都可以用来共享知识(比如BloggerGoogle DocsGoogle Sites),但对于分享知识的专家们来说,Knol是一个更便于检索的共享环境。Knol会被搜索引擎检索到,但是Google不会干预Knol文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纽约客杂志(New Yorker magazine)允许作者在自己的Knol文中引用他们的漫画,即使是在最严肃的主题当中。

  告诉世界你所知道的,就在:knol.google.com

参考:
[1] Encouraging people to contribute knowledge.The Official Google Blog
[2] Knol is open to everyone.The Official Google Blog
[3] 谈谈创作共用许可证.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20080701

Google AdSense即将停止推介广告业务

  为了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Google AdSense决定在八月份的最后一周停止推介广告的业务。

  AdSense为广告发布商提供了另外两种选择:
  谷歌联营网络(Google Affiliate Network):其前身是the DoubleClick Performics Affiliate Network。和AdSense推介类似,它是按广告客户指定方式的统计结果付费的,而并非按照点击或投放次数。更多详情请看这里
  AdSense内容广告:如果你的页面的内容广告数量还不足三个,可以考虑用内容广告替代原来的推介广告。
  从八月的最后一周开始,推介广告的代码将不再显示广告。对于广告发布商可以用按以下步骤撤换推介广告:
  从站点中去掉推介广告代码:请在八月底前完成此工作,否则可能影响广告收益的计费。
  保存推介广告的报告:请在本地电脑上保存报告,以备将来察看。
  推介广告简单的说是靠广告的实际效果计费,这和AdSense原本的内容广告计费方式有所不同。而联营就是为广告客户提供一个平台,集合广告客户的资源,也方便发布商的参与。我估计Google把推介部分从AdSense剥离出来,以便让AdSense更好的经营传统项目,另外通过Google Affiliate Network专营推介方式。对于两者来说,都是发展“核心”业务。下一步,恐怕Affiliate Network的宣传就要开始了。

参考:
[1].We're retiring AdSense Referrals.Google AdSense Blog
[2].Google Affiliate Network

20080623

搜索自己贰

  有个笑话,有人评价163推出的免费游戏《天下贰》:“自己二就算了,还要宣布天下二?!”
  大约两年前搜索过自己的一些ID,搬家的时候想到也应该看看新的搜索结果了。由于是第二次作这件事,我也跟风163,也贰一把。

Google中搜索的结果

1,搜索Hermit,前三页依然没有我。
2,搜索SaintHermit:
第一个地址竟然是我在Baidu的用户信息,内容没什么价值。
第二个地址是我的Live Space
第三个地址是我在阮一峰的网络日志的留言,没想到阮把每位用户都检索到一个页面了,这个功能挺不错的。
第五个是我今天上午在Google网上论坛的一个帖子,竟然这么快就可以被检索到。
总之,大多数都是关于我的,很好很强大!
3,搜索幽谷隐者:
第一个地址是我的Live Space
第二个地址是我在和讯的blog地址,纯留名,没有任何内容。同上面的用户信息,我认为这样的页面不出现在搜索结果中更好。
第四个地址是个女性幽谷隐者,我保证这不是我的feminine side!
4,搜索Hermitage,结果仍然大都与旅游和美酒相关。
5,搜索遁世园,发现云南的一个叫做罗里密的旅游景点。

Baidu中搜索的结果

1,搜索Hermit,结果与Google差不多。
2,搜索SaintHermit,大多数都是我的留言或者日志的(因为他们包含地址:http://SaintHermit.spaces.live.com/)。
3,搜索幽谷隐者:又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了!最搞笑的是相关搜索中有个“火影隐者”。Naruto is Ninja, not Hermit.
4,搜索hermitage,结果与Google差不多。
5,搜索遁世园,结果与Google差不多。

20080614

我的Google Trends使用经验

  昨天通过Google Trends(谷歌趋势)展现了震后一个月的几个搜索关键词,也许你会对Trends感兴趣?那么现在我通过几个例子来介绍下我用Trends的一些小经验。



一,同时对比多个关键词

  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关键词用逗号(全角或半角均支持)分隔,就可以了。最多可以同时对比五个关键词。

  另外,如果要把多个关键词的曲线合成一条,要用“|”连接各关键词。

  如果你准备搜索的关键词内包含空格,有时需要用括号把它们包起来。比如:(Michael Jackson)|Jordan与Michael Jackson|Jordan是不一样的,后者等于(Michael Jackson)|(Michael Jordan)。你可以自己看下他们的不同结果。



案例:   这是一幅两个关键词的趋势图——人民代表大会,马英九。图中两个红色尖峰分别对应着:


  • 08.03.22 台湾大选

  • 08.05.20 马英九就职演说


  如果你单独搜索“人民代表大会”,其实也能看到两个尖峰,分别对应:


  • 07.10.2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 08.03.15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


  但是和马英九相比起来就看不到了。而且通过排序(详见第三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陆的城市中,来自福建的居民最关注马英九。

  再提供一个搜索关键词组合——人民代表大会(竖线)常务委员,立委。你可以看到最高的尖峰与“08.01.12 台湾第七届“立委”选举”有关,这个尖峰几乎是靠来自台湾地区的搜索顶起来的。

  这两个例子说明:大陆的Google用户的政治热情远远比不了台湾的。



二,时间区间的选用

1,“全部年份”可以告诉你最近几年的大趋势。

  以关键词“共产党”为例,我们在“全部年份”中看到05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出现了两个搜索量的峰值,而在其他时间都非常平淡。那么在当时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呢?可惜关于这方面的新闻不多,所以我们要把曲线看得更仔细。于是……

2,各年份、月份区间让你让你找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

  我们把时间区间拨到“2005”。通过图表右侧的新闻标题,我们可以估计05年的第一季度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把时间区间拨到“2005年1月”。在搜索量大幅度上升前,也就是1月份的上旬和中旬,曲线很平缓。然而平缓中也可见小高潮,比如1月5日和10日两个点,分别是:


  • 1月5日-6日 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 1月10日-11日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继续搜索我们可以查到:

  党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分三批,对全国6800多万名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那么第三季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党的生日?反法西胜利?这些每年都有的纪念日会引起跨越整个季度的大搜索么,甚至在最近几年内成为难以匹敌的第二个搜索高峰?

3,也有未解之迷……

  我又回到“全部年份”,纳闷地看着这第二个的柱子,旁边的新闻是: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谁告诉我答案?



三,排序功能的使用

  当我们输入多个关键词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排序依据。就像使用Excel似的,非常简单明了。几乎不用多做介绍了。

  今天午饭的时候我问一位同事:“世界上减肥的人多,还是饥饿的人多?”他认为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我至少通过Trends了解到:关心减肥的人比关心饥饿的人多多了。如图(红颜色的代表“starvation”的搜索量,蓝色的代表“lose weight”的):

  你可以自己搜索中国范围内的“减肥、饥饿”和国际趋势做对比,或者任何你感兴趣的内容。



  好了,就是这么多了。Enjoy Google Trends!

20080523

如何访问《幽谷文摘》

首先,《幽谷文摘》是什么?
  参考[1]介绍了幽谷文摘的原始思路,后来我逐渐将其扩展。简单的说,就是一个Subscribe、Collect、Share and Achieve的过程。

传统方式,打开链接看网页:
  普通文摘:https://www.google.com/reader/shared/10980550076962262109
  说明:大块的文字平凡地罗列在页面中,想看更多还要点“See more...”,所以我并不推荐这个方式,除非你习惯于此。

扩展文摘:http://friendfeed.com/sainthermit
  说明:通过FriendFeed汇总的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YouTube视频、Picasa相册。而且这里只是罗列标题,一个页面可以看到30个标题,点开标题可以看到原文,还可以在标题下直接添加评论。缺点就是,由于受GFW的影响,有些正文恐怕你看不到。

  其他页面: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140873590
说明:由于Facebook中有支持friendfeed的插件,所以你可以通过Facebook看到扩展文摘的内容。还能顺便在“非死不可” 这个大社交网站认识更多朋友。

RSS订阅,推荐采用RSS订阅。
  《幽谷文摘》有时更新很快,RSS订阅保证你跟上节奏。
  普通文摘RSS源
  扩展文摘RSS源

如何订阅
  如果你使用任何的订阅器,比如鲜果、抓虾、豆瓣、有道、Bloglines、Netvibes、Google Reader等等,把上面的RSS源提供给订阅器就好了。有的可以直接输入页面地址。详情请看参考[2]。
  我只会用Google的,所以以此举例。登陆Google后,点以下的链接订阅,可自选放在自定义主页(iGoogle)或者Google Reader中订阅:
  订阅普通文摘
  订阅扩展文摘

  其实对于使用Google Reader的朋友,除了订阅RSS之外,GR本身自带不错的分享功能。如果是你的Gmail联系人,我的普通文摘内容会出现在你的GR中的Friends' shared items。不过,这项功能只能在英文版中提供。在“设置”中将“语言”更改为英语 - English即可。

参考:
[1] 希望你愿意与我分享《幽谷文摘》.Hermitage
[2] 什么是订阅(在线视频讲解).任平生(翻译)

20080501

Google自定义主页推出艺术家主题


  4月30日晚10点钟,我的Google Reader收到了来自Offical Google Blog的最新消息:Where art thou? 对于这个标题,我很奇怪用了一个“文言文”的“thou”,还是看看内容吧。

  文章中提到了“Google自定义主页艺术家计划(iGoogle Artists project)”,作为这个计划的一部分,Google与来自6个大洲、17个国家的大约70位艺术家合作来制作这些艺术主题。这些主题让iGoogle用户通过国际水准的艺术作品来彰显个性,他们宣称这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另外,作为这个计划开幕式的一部分,周四到周六的晚间,Google还会在纽约举办一个室外艺术展(地图),事后还会在YouTube上放出活动视频。

  你现在可以在Google自定义主页上找到获取艺术家主题的链接,或者到这里简单看看。

  我暂时选择的艺术主题是:

注:本文已被CnBeta采用为新闻

Technorati 标签: ,,,,,,

20080324

初用Google Docs的感受

  虽然早就知道Google Docs的存在,但是一直也没有去尝试。几天前同学聚会之后,整理新的通讯录的任务交给了我。其实大家期待的也就是个.xls表格,不过我想这是个体验的机会,于是直接奔向Docs,确切的说是Spreadsheet。

  打开速度很快。对于配置不好的机器,恐怕比打开Excel要快的多。界面很干净,刚开始看起来就像一个“打开”对话框或者“资源管理器”。由于我要做表格,于是我新建了一个Spreadsheet。我选用的界面语言是English(US),这是可选的,包括简体中文。

  就像使用Excel一样,Spreadsheet也提供了基本的表格操作功能。我对Excel很熟悉,所以现在使用Spreadsheet也没问题。刚打开的时候,它提示我为文档命名,并且打开了自动保存功能。感觉就像在Gmail写信的时候它能自动保存到草稿,至于Docs每次自动保存的间隔是多少,我并没有感觉出来。后来我就开始输入通讯录的内容,完全没有担心是否能导出为.xls。是的,它当然可以。在左上角的File菜单中,有Export子菜单,其中有六种导出方式。

  除了导出为.xls放到校友录上之外,我发现了还有其他方式来和我的同学共享这个通讯录——我看到右上角有个蓝灰色的Share标签(刚才我一直在Edit标签下工作呢)。基本上包括三种共享方式:collaborators(合作者)、viewers(读者)或者邀请某人直接参与表格的填写,当然了,都要给他们发送电子邮件。我先邀请了两位同学成为我的合作者,他们应该也有和我近似的编辑权限。然后给其他同学发信,告诉他们我这里建立了好了通讯录,大家可以来看了。对于信息不全的同学,我要请他们来亲自填写了。给他们发信的时候,Docs会帮你制作一个表单,通过回答表单的问题,答案就被收集到文件中,填写到对应的列。至少经我测试是这样的,非常方便,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

  后来我和我的一位合作者同时编辑这个通讯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通过Discuss标签即时交流,交换彼此的想法等等。我们甚至能同时看到彼此圈选了哪个表格,这让我想起了War3中的共享单位。可以说在Docs上工作让我很享受。

Technorati 标签: ,,,,,,

20070309

希望你愿意与我分享《幽谷文摘》

  《幽谷文摘》是这样一个创意,他把我平时看到的blog中我推荐的帖子都收集到这里,一并推荐给各位朋友。这只是分享,没有商业因素。这些blog主要都是我的同学、同事、朋友以及我关注的名人或者某些其他的blog,反正都是我平时看的一些。

  如果你认为我还没有访问过你的blog,请告诉我。或者你希望某些blog值得推荐给大家,也可以告诉我。你甚至可以直接告诉我你的或者谁的blog中哪篇文章有理由上文摘,我肯定会考虑的。很自然的,这样的朋友会成为文摘的参与者,他们的建议会更加被重视和信任。

  有必要考虑的是版权问题,或者其他问题,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妥当。如果你知道,请告诉我。现在,我只能对于那些我已经注意到的已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之类的blog不做share处理。
  访问方法:
  1 你可以在[这个页面]看到《幽谷文摘》

  2 如果你使用RSS阅读器,比如Google ReaderMaxthon啥的,可以直接订阅他的[RSS Feed]

  3 在[本博客]中,也有一个模块专门列出《幽谷文摘》中最新的10篇文章

  实现他的工具是Google Reader中的Shared items功能,通过它你也可以做自己的文摘。

  希望《幽谷文摘》能得到你的支持,如果你能提出建议、疑问、不满,我将很高兴与你讨论。可以回复本文,或者回复这个Email,或者通过任何其他方式与我联络。

  补充一些交流内容,就作为FAQ吧:

Q: 太可怕了,你的blog就放了《竊聽風暴》在上面!
A: 那只是某人的观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文摘不能算是“我的”blog。

Q: 你希望有什麼文章?
A: Almost anything,笑话、技术文章、新闻、评论、感想、游记……你觉得好的,就可以推荐。

Q: 就直接把連結丟給你就好了嗎?
A: 那不行。我必须知道那个blog或者website的RSS feed,而且那个站点我有兴趣长期关注。
这一点和我用Google Reader实现文摘有关:我能够长期关注那个blog,他的rss才会被我的GR订阅;GR订阅之后,我才能从中选择share的文章。
所以最理想的站点是: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公众人物的、大家关心的……

Q: 你比較想要原創的?
A: 肯定要力推原创的东西了,我多少有点文艺复兴的愿望。

Q: 对于某些访问受限的站点,比如香港、台湾地区的,有什么解决方法?
A: 比如:如果你自己的blog不是那些被封锁站点,比如live space或者什么,你转贴那些好东西到你自己的blog,我只需要从你那里摘东西就可以了。读者们也都是直接访问你的blog,你的朋友也会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