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acebook.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Facebook. Show all posts

20080731

社交网站当数Facebook

  看到Facebook Now More Popular Than Sex一文[1],想到中国SNS的发展,想说两句。

  同样是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ystem),现在在中国可谓遍地开花,比如校内、海内、开心、一起……作为商业网站他们都是各自为战在中国市场抢一杯羹倒也无可厚非。但我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原创亮点,只不过是重复SNS的一贯模式,更有甚者连页面布局、颜色、图标都要抄袭他人。

  这些Web2.0的网站的核心思想应该是用户至上。但对于中文用户来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这些SNS网站,让我们困惑于落户谁家的问题。今天我的朋友甲落户A网站,我就去A网站注册下;明天乙又把我招呼到了B网站;后儿个我又被邀请到了C网站。这些网站都一个样子,我这么瞎折腾累不累呢?不就是为了社交么,那大家都在一个地方不好么?

  当然了,也不是就非要在一个网站注册,现在不是有了OpenSocial么。其实这个就像大家住在不同的城市但仍然可以通过通讯黄页查到他的电话、地址,恐怕网络空间的差异让你不会感到天涯若比邻。

  所以我觉得不如就战略性的找一个地方扎根算了,就好像在校友录网站乱战的时代我们选择了Chinaren一样。不同的是,校友录时代很多人甚至还不会上网,是被人拉来了;现在大家都会上网了,于是互相拉来拉去。早晚要奔流入海,何必呢……

  放弃什么校内海内开心网吧,名字起得再牛也没用。社交网络,我推荐Facebook。这名字多朴素,呃,也有音译为非死不可的……别说中国了,全世界都在复制Facebook的设计,但我相信他们跟不上趟儿。

  说回来我觉得把FaceBook和sex比较倒是蛮有意思。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说“食色性也”,都是说人生的两个基本问题。可惜中国人按照这个思路活了几千年,漠视了人们还需要社会交往(这一点甚至可以另起话题了)。现在网络恐怕要把先贤的观点补充一下:饮食男女,非死不可,人之大欲存焉。可不是说大家都想死啊,不过逃避不了到是真的,呵呵。

  要是你真对SNS感兴趣,应该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你已经加入FaceBook了,请把我的意思转告更多的人吧;如果还没有,我可以给你发一份邀请。

  补充:如果你已经理解我的“大一统”思想,就应该注意到Google在现在互联网中的地位。我们称之为 Google Operating System (谷歌操作系统)恐怕并不过分。说不定过几天你发现Facebook也可以不用了,因为我们有Google!所以我早就开始动手,把EmailBlog等等等等都归入Google旗下。

  如果你相信我的战略眼光,敬请期待:《我的Google生活》。

参考:
[1] Google用户说:Facebook比Sex更好.月光博客
[2] Facebook入门.Hermitage

20080306

Facebook入门

  今天开始了我的Facebook之旅。我都为我的“进步”而感到惊讶。在和其他几位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认为Facebook并不是很容易玩转的,还不算更多的人都不知道Facebook。当然了,我决没有达到玩转的阶段,不过至少开始了。其实这个也要慢慢来,同时把全世界的门都放到我眼前,我也会晕菜的。有很多朋友问我Facebook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这问题就好像一个婴儿刚出生就问我生出来是做什么的,这恐怕还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Facebook是一个非常大的环境,相当多的东西等着我去慢慢探索。这个环境就是所谓的SNS——Social Network System,社交网络系统。

  我来介绍下目前位置我在Facebook都作了些什么事情吧,罗列如下。不过要注意,我可不是一瞬间搞定的这些东西,而是一点一点边学边做。

  我向一位初中同学了解Facebook,于是他给我发了一个Facebook邀请函,我通过这个邀请函,开始了Facebook之旅。

  首先当然是注册。据说注册的名字最好是原名,以便朋友找到你。不过对于中文名字,Facebook恐怕会感到困惑。

  很自然的,给我发邀请函的这位同学成为了我的第一位Facebook上的朋友。我在登陆之后还找到了其他同学加为朋友。说到这里可能你会想到校友录,这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其实我也可以搜索我的同事们,可是我相信我是单位第一个用Facebook的。

  注册的时候,我就加入了我的第一个Network——China。这里要说的是,Facebook对US、UK、Canada之外的用户的支持很是差点事儿。如果我住在US,可以把我的地点Network细化到一个城市;可是因为我来自China,我都找不到Beijing这个Network。

  下一步,我补充了我的诸多相关信息。我相信这么做可以让我找到更多的朋友。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动态信息这里。本来可以写is at work之类,但是我写了一个is watching you,哈哈。

  我刚到这里,朋友就在我的Wall上留言了。这个Wall就是指可以贴留言条的墙。于是我们开始Wall来Wall去。

  根据兴趣爱好,我找到了The Art of War这个Group,这就好像是一个兴趣小组。我还加入了其他Group,比如Beijing Olympics 2008,还有一个关于我的家族姓氏的Group,等等……

  我邀请了其他朋友来一起体验Facebook,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功能:Poke。这是“戳”、“捅”,就是打招呼呗。于是我们Poke来Poke去。

  然后我发现了application这回事儿,好像是插件。我自己添加的第一个application是FriendFeed插件,你看,我又提到了FriendFeed,强大吧。

  后来,我添加了一些照片。这里要说一个非常棒的功能——“In this picture:”,这涉及到tag。如果你看到了一个多人照片,你可以发现照片下面写着其中都有谁谁谁,然后他甚至还用小象框告诉你哪个名字是哪个头。在发布照片时,可以通过tag这张多人照片来作出上面的效果。据说你的朋友也可以通过tag你的照片来标记自己。可惜我tag的同事们都不在Facebook,于是我向其中一些发送了信息,期待加入。

  OK,目前就这么多。借用同学的一句wall post总结:there are a lot more yet to be discovered =D

参考:
[1] 我的Facebook
[2] Facebook启示录译言
[3] 海内网,简直是Facebook的中文翻版,可是有些细节没有做到

Technorati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