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6

影评:赵氏孤儿

评分

IMDB上,我给《赵氏孤儿》投票给了五分。目前这个电影在IMDB上还没有得分,还需要不到五个人的投票才能统计分数。

我这里的五分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要是有朋友希望我陪她看这个电影我才会去看,面对邀请我会既不热情也不冷淡地同意下来;要是六分,我会不打磕巴儿地同意下来;要是七分,即使不用人邀请,如果我遇到了(比如电视里正在播放)就会看完;要是四分,我可能会勉强同意;真是无论如何都不想看第二遍的电影,那都在三分以下。



剧本

挺好的一个故事,竟然被编的这么矫情和幼稚。剧本非要写得什么事儿都解释,好像观众普遍缺乏推理能力;但是有的事儿又解释不清楚,好像编剧缺乏推理能力;有些都用烂了的台词还一遍一遍地用,好像编剧都没有创意。

思想

台词中还充满了现在中国社会中的病态价值观,赵氏孤儿的一言一行都在传达着“有个李刚做干爹真幸福”。赵氏孤儿好像从一开始就知道养育他的这位笑星只是一位养父,对他没有一点儿亲爹的感觉。所以在最后的那个转折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一个成长于病态价值观环境中的孩子竟然突然间就有良心了!

我理解中的春秋时代的祖先们,他们的想法都朴实和简单得多;我们用最平和、单纯的态度去理解就可以懂了,不需要善和恶的倾向,如果你能够稍微谦逊一点儿甚至会被某些人的伟大的质朴感动地痛哭流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编剧不能理解祖先的行为逻辑,还非要把自己解读到的东西呈现在荧幕上,另外再掺杂点儿貌似深刻或感人的对白硬撑门面,这就变得完全的纠结和矫情了。

造型

可能是我对剧情和思想性要求太高了吧,说点儿别的吧。令我欣赏的是造型方面,服装设计非常漂亮,很有气质。比如造型师充分照顾到了“背影”,脖领后面绷着一块麻将牌大小的金属质感的符文,让我感觉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后背上的面料不是平淡的一马平川,而是有着青铜器上那些龙样图案;长袍、斗篷甚至有着丰富多彩的过渡色,华丽得耀眼。就像单田芳经常说的“身前身后,百步的威风”。我固然知道这不是春秋时代的纺织技术和时尚认可度可以达到的水平,但真的很希望祖先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

表演

角色的表演细节也扣得细多了。比如:灵公的言语神态显然就是一位昏君;屠岸贾的姿态举止都表现出这是一个有高度自律的人;赵氏夫子的骄傲跋扈也是跃然“画外”;真正的忠臣是大夫的门客们。作为配角,几位门客的设计非常到位,无论是屠岸贾家的,还是赵家的。赵家的两位门客很给力的,如果你看了电影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哪两位,因为他俩刚出场就抢了镜头,后来也把勇武忠臣表现得很到位。

演员阵容够强大的,可是吧,能不能别哪儿都有范冰冰,搞得我更相信《左传》版的情节靠谱一些了。我觉得诸位大腕中,既演过刘邦又演过项羽的张丰毅表现得最接近我对那个时代人物的理解,当数第一;王学圻演得相当卖力,无奈被剧情影响排名了;鲍国安要是更多的拿出曹操的劲儿可能更符合剧情设定;葛大爷最惨,被放在了这样一个角色上,最终还是把一部分观众逗笑了。

总结

如果通过Google搜索《赵氏孤儿》的放映时间,会看到这样一句话:
陈凯歌《霸王别姬》后再次涉足悲剧题材,原著源远流长,其中强大的戏剧张力和悲剧气氛,相信会成为电影质量的有力保证。”
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这个话分明是反讽——把有着“强大的戏剧张力和悲剧气氛”的原著拍成这样水平的电影,这是陈凯歌在《霸王别姬》后的又一悲剧。

20101203

张角是个术士


昨晚三国杀,连续用了几次张角,略有感悟,愿在此分享。

其中一次我把张角玩的那叫一个鬼使神差,那叫一个爆发力强,整个战斗很像在用一位WoW中火毁天赋的Warlock。不过我很久没玩WoW了,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WLK刚开始的时代。就让我用往昔的记忆聊以自娱自乐吧,呵呵。

Warlock in World of Warcraft


我记忆中的火毁Warlock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术士依赖Soul Shards,这主要通过Drain Soul来获取;二,被打了有一定几率瞬发Shadow Bolt或Incinerate,暴击伤害可以达到200%;三,逮着机会可以cast一个伤害最高的Soul Fire,各种视频中秀的就是它了。

三国杀中的张角

再来看看张角,是不是相当的类似呢?!

其一鬼道,张角依赖黑色牌去改判定,尤其是黑桃花色。这个技能让张角这个角色非常的灵活,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有手里有Soul Shard,啊……我是说黑色牌。为了触发雷击或闪电,张角应该有意识地储备一些黑桃牌。战术能力强的玩家,一定会用黑色牌不断换取各种锦囊,从局势上压制对手。生存意识强的玩家,也会果断弃掉黑色牌来换取桃。

其二雷击,张角出闪时有一定几率对某角色造成2点伤害。出闪一般是响应杀,这一点上倒是比Warlock舒服——并不是真正被命中后才触发,而且更加可控,从是否出闪到是否雷击都是玩家说了算,当然最可控也是最有爆炸性的就是当张角手中有黑桃时,可以配合鬼道改判定而使雷击必然命中!而命中后的这2点伤害在三国杀的语境里,基本上就等于一个暴击,还是元素伤害的。

其三闪电,当闪电从每位玩家的头上依次判定过去的时候,这就为张角储备了强大的能量,因为这每一次判定都可能为他带来引爆闪电的黑桃2~9。关键时刻,闪电的中与不中,都是张角说了算了。闪电是3点伤害,绝对可以媲美华丽的Soul Fire了。闪电和Soul Fire都有共同的“致命美感”,它们都需要酝酿,都需要等待最合适的实际,这是冷静的过程、果敢的判断、准确地出击,最终迎来灵魂注入一般的爆发!


战例分析

最后呢,奉上我昨晚的战斗记录和战场心得——天下大势为我所控。

借甄姬洛神和乐不思蜀的判定,张角鬼道数次,换取了闪准备雷击,也换到了触发雷击和闪电的黑桃牌,这样手里就储备了高伤害的能量。对手正好被乐不思蜀,也没有太多手段控制张角的手牌。当我引爆闪电的时候,有两个敌人死于过量伤害,这就像Soul Fire似的,作为终结技可能浪费很多伤害输出。有意思的是,三国杀里的过伤害是可以被高治疗补回来的;但不幸的是,敌人浪费了很大治疗量都没补够,只能说他们尽力了。有两位敌人能力有限,都没有记住我鬼道换取过闪,自投罗网杀过来后被轰到渣……这一点略显遗憾。

20101127

拿得起放得下——《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代入感

凉州、葡萄酒、琵琶、马、沙场、征战……这些元素一一呈现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把读者带入了西部风光,短短两句迅速快捷。这个道理如同于谦老师的不幸宿命一样,必须马上代入,说多了就没有感染力了,诗词短小的篇幅正好能这样,也必须得这样。而且,“这都是真事儿啊!”

格调

喝着美酒,弹着琵琶,都很美啊,说明他热爱生活。但,绝没有因酒醉而放纵,没有因声色而误事,一个战士不能沉沦,纪律也不容破坏。笔锋一转,我们就看到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军事有招人家就速度集合了,紧接着就是视死如归的豪迈。整个这感觉就很man啊!

“催”字在这里是个非常好的过渡,由缓入急,由悠闲入紧迫,让人觉得上下两句要说的事儿之间不是那么唐突了。

生死观

后一句讲的是什么呢?讲作者怎么看待生死,怎么看待一个战士的归宿。死亡,这谁都能读出来;那么死亡是什么?醉卧——你瞧,他把死比喻得这么稀松平常。死了就当是喝多了——平时常有的事儿,不是自己喝多了就是哥们儿喝多了,人人都可能喝醉,人人都会死。

但是这位战士显然不是那种对生死无所谓的人,因为对死都无所谓的话,对生也不会太在意了。不在乎生活的人,他的生活会失去光彩,没有品位没有追求(这一点是格调部分没有展开的)。他不会去品味葡萄酒的美味,而是随便喝点儿牛栏山二锅头喝晕了就够;不会去用夜光杯的高档夜店,而是找个路边用陶碗的酒肆。

温情

这位战士虽然视死如归但并不冷血,他还开着玩笑安慰一下牵挂自己的亲友。他希望亲友也不要把这事儿看的太重,就算回不来也不要惦念了。

境界

“拿得起,放得下”——这是这首诗最打动我的地方。这句话我们平时就常说,但是做起来,恐怕不容易啊。读者普遍对这种境界向往的心态,恐怕也是成就本诗的原因吧。

炼字

每次看到一首好的诗词,我都感叹古汉语的精炼,白话中也就是成语能稍微沿袭一下这种效率。很小就知道一个词叫“炼字”,为什么是锤炼的炼呢,就是因为要经过反复回炉捶打精炼才能定下一个字。这样出来的一首诗才有强大的冲击力。炼字是技术活儿,这需要对大量语言文字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现在看不到好的诗词,恐怕现代人从技术到心态到境界都比不了古人了。

20101115

李洪琪老师

教我们离散数学的老头,大概有六十多岁了,上课的时候精神头倍儿足,富有激情。恐怕这些枯燥的数学理论他都教了许多年了,但他仍然能在讲到新知识的时候表现出惊喜、渴望、期盼,带动着听者自然地集中了注意力。

老头儿的话讲得有艺术,缓慢平静的语速下,让你感到一种温柔的力量。比如:“虽然这里论述得不是那么严谨,但我们总是那么地善解人意……”、“每每遇到这种很重要的知识,我们就惦念起那些没有来上课的同学们……我们假设他们现在正在家里自学离散数学……”。

老头儿从来不说“什么”,都说“神马”。

20101112

影评:入殓师

Rating 9.
平静、温情、悟道。以无言鸣奏,借逝者代言,小而见大。

20101028

尚温的血污

西客站地下通道又见血案。

2010年10月28日,今早通过地下通道,走到接近南广场出口的地下一层时,看到有几个人向电梯后的一个角落围观,一位值班警察正在走出围观包围圈,可能是走向值班室。沿着警察远离的方向看过去,一位年轻男子坐在一个凉席上,衣着破旧,表情痛苦,像是流浪者。他身边的地上有几块稀疏的血迹;一个浸透血污的长布条甩在地上,反射着暗红色的亮光,把视线导向了受伤男子的腹部;他的双手都按在那里,看不清具体情况。

我推测流血量在刚开始挺多的,因为布条很轻易地就被浸透了。而我到的时候,他在通过按压的姿势控制出血。我比较担心血液会大量流进腹腔,这种情况的危险很大。不管他伤势如何,我想不出来谁有理由向这样一个人行凶。

我从警察的脸上看不到紧迫、焦虑,没有看到他使用通讯工具。他的步伐如常,和一般人的速度差不多。有两位车站的保安保持着两三米的距离看着伤者,和围观者的神态是一样的。围观者很少,不到十个,我也没有围观。像这样一个受伤者,仿佛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如果他是一位本地居民,马上这事儿就能上7日之类的本地节目;如果他是一位女大学生,网络马上就会把此事放大;如果他是一位警察,可能他身边还有几个倒在血泊中的警察;如果他是一位特权者,这次事件就叫做“西站门”,特权者会到西站地下通道这件事儿本身就很惊奇了……社会底层就是底层,喷血都不被关注。

公平的社会不是这样。公平的社会中,他能够在远离首都的老家也过得安心,不必和全村的年轻男性跑出来打工,把孺留给老弱妇们形成的奇怪的成长环境。公平的社会中,如果他选择到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有确实的生活保障和丰富的就业机会,不至于最终落魄到在霜降时节以一领凉席席地而坐。公平的社会中,他在受伤后会得到及时的救治,不会坐在角落里无人理睬。

另外今天在通道中部还看到这么个二人组,一男一女,都是流浪汉。他们刚在公共卫生间洗了几件衣服,晾在了护栏上,还在滴水。女的岁数并不大,头发已经花白了,挺着一个超大的大肚子,我怀疑是不是长了肿瘤了。

西客站的地下通道像一个混乱的魔窟,充满了恶臭,隐藏着罪犯,容纳流浪者,总之就是邪恶和苦难。

参考资料:
[1].几个嫌疑分子
[2].冰冷的血腥

20100908

拒绝肥肉的训练

看到同事一边说着要减肥一边把肥肉干干净净地吃进肚里,我感到很神奇,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动力吃下这些肥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又问了一个问题给自己:你为什么不吃肥肉?想来想去,我回忆起了这么一个小时候的经历。

小时候吃到的猪肉,不像现在这么细皮嫩肉,做的好的舌头一碾就化了,那时候的肉都很老,口感比较硬。现在的肉,作料也都进去了,一吃一口香,小时候的肉也做不到这么香,干巴巴的嚼起来乏味。其中,以皮的部分最难吃,大厚皮又硬又没味儿,有的时候相连的脂肪部分竟然也挺硬,要么就是特腻。总之这两块总是连体出现,还难吃。

红烧肉

小时候我傻了吧唧的,也实在就知道不能浪费,肉多贵啊,一年能吃几回肉啊!嚼不动不好吃也不吐出来扔掉,咬掉了瘦肉部分留着最后吃,皮和脂肪就生往下吞。偏偏肉块都很大,皮刚好卡在我的小嗓子眼里下不去上不来,得使劲吞咽。众所周知嗓子里有东西会有作呕的感觉,肉皮的大小和硬度刚好让这种感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刚想吐吧也能忍住,也必须忍住,都吐了就更白吃了。待稳定了使劲一咽就又想吐,想吐吧就没劲儿咽了,肌肉无力了就继续卡着,停着不动的时候呕吐感还能先忍忍,歇一会儿还得往下咽,就这样循环了……不断地强化训练。

是的,现在想起这个经历来才发现这原来是一种训练,我笑称之为“我妈妈在吃肥肉问题上对我进行的巴普洛夫训练”。训练的结果就是,一看到肥肉就会微微地产生作呕的条件反射。在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现在,有这种条件反射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

同事听了之后非常感慨:我妈怎么没给我进行这训练呢!!笑过才想起来,辩解称自己小时候连肉都吃不到啊,惹得大家又是苦笑。

20100906

影评:Inception

Rating 8
完美呈现了我儿时关于梦的各种幻想,还有一些我没想到的元素,太炫了。剧情和场景都用了前所未有的模式,相当有创造力。
反复着真实与虚假的切换,对脑力有强大的考验。可能有不少人都得把剧情多捋几遍才能明白吧,呵呵。

Exploring the Labyrinth of the Mind


最近莱昂纳多使劲锻炼演技,拍完《禁闭岛》(Shutter Island)又出《盗梦空间》(Inception),都是描述精神世界的片子,很考验功力。
惊喜的是,又看到了渡边谦。第一次看到他是在《最后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中,立马就被他的气质折服了。

20100722

影评:The Hurt Locker

我给8分。

标题的中文翻译好差。


电影制作的技巧方面,很不错了。

这是一个战争题材电影么?不是这么简单的。

主人公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虽然,在Beckham看来他只是一个很酷的美国大兵,在Reed看来他甚至是个英雄,这些都是旁人。每天和他出生入死的人才真的有机会了解他更多,这也就是这个电影的主要观察点。

放在生死边缘上,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快——怎么才能看懂一个人?

主人公很独、盛气凌人、粗暴、狂野、满不在乎、玩命儿……有些刚开始看到的“缺点”,在我们逐渐了解他的过程中逐渐地被否了,有些你发现其实并不重要,并不影响他是个好人。他很重视生命,这是他最在乎的。不管是自己的同胞,还是当地的居民,除非是敌人。这就很伟大了。

还有一个生命是例外的,就是他自己的,这真的很怪了。这是一个谜,我们不知道他受什么刺激了,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心理缺陷。好在他在他活儿细,在垦节儿上并不鲁莽,这就是为什么几百个炸弹都没事儿,总在危险的边缘落脚稳健,这不只是幸运了。表面上的玩命儿,实际上是艺高人胆大。

他老婆这么爱他,我表示支持。